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商学院前身为新联经济与管理系,创建于2011年,2016年在原经济与管理系的基础上组建成新联学院商学院。形成一个经济、管理两大学科门类相互交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商学院。
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服务河南“三区一群”战略规划,以品牌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打造河南省基于商科应用的养成教育平台,强化双师型人才引进,突出厚基础、宽口径、多课堂、重课改、强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鼓励百花齐放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坚持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成321交叉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理论学习;2是1学期专业实习,1学期综合实训(含:专业竞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项目);1是四年养成教育一贯制。通过实施工学结合、课内外结合、校企融合,探索现代大学标准化管理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推动商学院健康的跨越式发展。
培养规格:建立满足素养能力要求、职业关键能力要求和专业核心能力要求的、适应工学做结合的课程体系;组建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成集教学、运营、科研、培训和职业技能大赛于一体的校内商务服务类综合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行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 培养既有较高职业素养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经营管理、休闲服务和商务服务专业人才。
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在河南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发挥示范作用,促进河南及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并能辐射全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服务面向:立足河南,服务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人才需求对接,与大河集团、建业集团、哇哈哈集团、厦门日月谷、上海天成、深圳亚龙湾等企业紧密合作,构建班建制、师徒制、双导师制为主要形式的工学做结合的321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结构:在现有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国贸、营销、旅游酒店管理6个专业的基础上,增加物流管理专业,使专业数达到6个,创建高水平特色高职专业2个,力争省级品牌专业达到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达到2个。构建基于休闲和商务服务为特色的专业群。
学生规模:到2018年,全日制各类学生规模达3600人左右,其中本科2400人、高职960人;到2020年,全日制各类学生规模达4080人。其中本科2880人、高职860人。
学院领导:
院长:朱雪芹 书记:杜宗现
师资队伍:商学院拥有一批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讲课效果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人、 副教授14人,在读博士2人,博士学历3人,双师型人才8人,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学院还聘请了30余名国内著名专家为兼职教授。如著名经济学家朱有国、郭秋萍、李丰威、罗郑胜等,会计学专家:臧卫国、刘立峰、冯自钦、岳希宇、万立全等,管理学专家:朱雪芹、梁金萍、张书瑞、郭新媛等。同学们可以在新联享受到河南乃至全国名师的精彩课堂。学院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采用导师制、名校进修、企业挂职等形式培养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近几年来学院师资力量、学术梯队实力不断加强。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名单: 赵芳鋆 李玉清 刘娟娟贾斐斐 彭璐璐 娄娜
彭慧敏 程杰晟 汪翠兰 黄安定 肖鸿燚 张文瑞 李静 翟家保 付照炜等
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名单:陈菲 朱有国 李巧玲 李春艳罗郑胜 刘素丹 娄钰
屈浩峰 杨倩 汪琴 左燕薇 姚晓超 应珺 陈博 闫紫燕 刘阳 田文杰 付晓丹等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名单:郭卫萍 王丽霞 王娟 李丰威张书瑞 梁金萍 董飞
郭新媛 王文彬 王德恒 黄志启 王学友 王娟娟 刘静 黄国轩 刘甲洋等
会计专业教师名单:王南 胡亚兰 申焕婷 樊迪段一柯 冯自钦 陈钰华 岳希宇 吴瑞华 张俊霞 许芳霞 谢德明 李丰团 张慧敏 赵朕 郭耀勤等
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名单:李冰 沈丹丹 郭春秋 李晋杰郭秋萍 杜等灵来 周贺来 刘月 刘徐方 陈国栋 张贺杰 焦献民 史振厚 薄玉平 张霞 杨蕾等
专业设置:商学院设有6个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国贸、营销、旅游酒店管理、行政管理专业。2个专科专业:酒店管理和会计学专业。
学院荣誉:
旅游管理河南省品牌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导游、人力资源管理校级精品课程
国际市场营销学,省级教材二等奖
专业竞赛:
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连续三届获得河南导游之星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商学院旅游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新道杯会计电算化和手工大赛连续两届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荣获2017届巽震杯全国酒店服务业大赛获得三等奖和优胜奖
社会服务:
商学院目前与大河集团、建业集团、哇哈哈集团、厦门日月谷、上海天成、深圳亚龙湾等20多家单位建立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外实习,使工学有机结合,学以致用,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